戚繼光的雙手刀考核法 ——《辛酉刀法》的基本要求

背景說明

        任何一項專業技能的訓練,都需要設立門檻以遴選出真正的合格者。而設立門檻的主要方法,就是透過考核制度來進行評估。

        當考核制度一旦正式確立後,便將會決定了該門技藝日後的發展方向:考試考甚麼,考生便練甚麼;至於考試不考的,往往會為考生所忽視。

        所以戚繼光將軍在《紀效新書》(十四卷本)之〈比校篇〉中,開首即說:「號令已明,刑賞亦周,坐作進退,當與攻殺擊刺同教矣。而比校不可無法,不知諸藝之彀而任比校之責,則花法入而正法昧矣,不可慎哉!」

「彀」為實戰技法

        所謂「比校不可無法」,作為將士武藝評審的「主考官」,第一大前題是必須知道何謂「標準」,亦即戚繼光將軍所說的「諸藝之彀」。

        「彀」(音「夠」)本是替「弩」上弦之義。由於「弩」是機械的一種,上弦時必須將弦拉至定位,方能完成上弦,因此「彀」亦被引申為「合格」之義。

        在戚繼光將軍的眼中,將士的武藝是「當兵防身,殺賊立功的勾當」,「不想學武藝,都是與性命為讐」,所以「凡武藝,務照『彀』習實敵本事,真可搏打者。不許仍學花法。」這一點是「主考官」必須注意的,否則評審時但求打得虎虎生風,而不了解技法是否實用,便會造成表演的「花法」主導,而實用的「正法」沒落了。

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的《影流之目錄》,亦正是「套路演練」的一種

檢定項目:一)套路演練,二)木刀對砍

        戚繼光將軍麾下將士的武藝,都必須定期接受「技能檢定」,考核的項目有二:一是「套路演練」,二是單對單的「對打較技」。

        按戚繼光將軍《紀效新書》(十四卷本)〈比校篇〉中所說,但凡檢定將士的武藝水平,必須將「套路演練」及「木刀對砍」的成績合併,作一綜合性評分。當中以雙手刀(倭刀)為例:

倭刀,共二人一排,舞路既多、疾速為上等。以木刀對砍,舉落疾速,不使人乘得犯為上等。

        而「比分九則」一節更有具體指引:

上等三則;上上、上中、上下。

中等三則:中上、中中、中下。

下等三則;下上、下中、下下。

極精極熟,出乎上上之外,得手應心,自知機彀,可以傳教者,為超等。

舞對力猛,不差正彀者,又加疾熟,又與得手應心未達一間,俱為上上。

舞對力猛,不差正彀,且能疾速,或疾速而力稍怯,或只疾速,為上中。

舞對力猛,不差正彀,或欠速,或力怯,為上下。

舞對合彀亦熟,但稍遲,或稍弱,為中上。

舞對力猛合彀,但稍生澀者,為中中。

舞對力猛合彀,但相合稍生澀者,為中下。

藝雖稍熟而不知彀者,雖合彀而不熟,與熟而遲鈍者,為下上。

舞而不知對,對而不知舞,雖精,只作下中。

能一事而生,與舞對俱差正彀者,雖熟,亦為下下。

舞對二事全然不通,與未習者,為不知。

以上與「比較」條擬法參伍錯綜,自然得當。

        筆者將戚繼光將軍的具體考核指引「比分九則」,推展而成的「考核標準一覽表」


不懂對打,只是一員「廢兵」

        透過上文的描述可見,戚繼光將軍考核「木刀對砍」的目的,首先是測驗士兵臨陣時的心理素質。若單對單時已經手足忙亂,這樣的士兵是不堪任用的。

        然而戚繼光將軍仍然重視「套路演練」的考核,這是為了觀察該人在沒有外力影響之下,其架式、動作、手法、刃筋等是否能合於法度,及身手是否靈活敏捷。

        民間練武屬於個人需要,人各有志,各行其是即可。但軍中不同,必須以「用」為根本,所以戚繼光將軍十分強調較技。所謂「舞生而對熟者為中等,舞熟而對生者為下等」,套路打得不漂亮,懂得對打乃可以上戰場;但套路打得再好,不懂對打還只是「廢兵」一員,所練的武藝便沒有價值。


Note: This series was written by master Wei Shuang Ling (韋雙翎), who has kindly permitted his works to be freely shared as long as credit is given and links to the original articles are provided. Unfortunately, his old blog went defunct and he has not reupload his articles elsewhere, so I can only link to his YouTube channel instead.

Other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include:

戚繼光的雙手刀考核法 ——《辛酉刀法》的基本要求

Random Quotes & Trivia

GREAT MING MILITARY © , All Rights Reserved. BLOG DESIGN BY Sadaf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