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訣〉中的龍、虎二門 ——《手臂錄》解讀(三)

背景資料

        承接 〈劍訣〉與〈後劍訣〉 今譯 將〈劍訣〉化為〈劍說〉 兩文,基本上已經將古籍作了基本的處理,還原為可讀的文體。

        而本文則再詳說〈劍訣〉中龍、虎之門,並按釋解後的文句嘗試操作。

原文:〈劍訣〉中的龍、虎二門 [韋雙翎]

從《單刀圖說》看龍、虎二門

        《單刀圖說》中說:「斫、削粘桿,余本得之漁陽老人之劍術,單刀未有言者。移之為刀,實自余始。」由此可知《單刀圖說》中的「斫」、「削」二法,肯定就是劍法。

        原文中「斫」「削」二法為:

左上斫有「斜提勢」,右上斫有「朝天勢」,左下斫有「左撩刀勢」,右下斫有「右撩刀勢」。左削有「左定膝勢」,右削有「右定膝勢」。

        若就四個斫勢的圖譜而言,會發現一個現象:「斜提勢」和「左撩刀勢」是側身右肩向敵:


        而「朝天勢」和「右撩刀勢」則是側身左肩向敵:

注:此圖有誤,參照程沖斗《單刀法選》此勢臉當朝向左面

注:即同「左撩刀勢」,可理解為「開左門,槍來,前足開右,進後足,刀自下而上」
        
再看吳殳的〈雙刀歌〉提及「後于漁陽得孤劍,隻手獨運捷于電」及「今以劍法用右刀」,從此我們可以肯定漁陽老人的劍是「由一隻右手操作」的。因此,側身右肩向敵正是「手前身後」,而側身左肩向敵就是「身前手後」。

        因此有理由相信,「斜提勢」和「左撩刀勢」就是走龍門的技法,而「朝天勢」和「右撩刀勢」則是走虎門的技法。所謂「二勢用手身誘之,彼取我身手出奇」,也就是「列身誘之」之法了。

敵槍與敵諸器之差異

        據吳殳〈單刀圖說自序〉的說明,以劍敵輕長之器,「則避其虛(槍鋒)而擊其實(槍杆),蓋槍之虛處,變幻百出,必非劍所能禦;而實處惟有一桿,苟能制之,則無以用其虛矣。擊實之法在斫其槍杆,槍杆被斫,不斷折必粘住;桿被粘住,則不能閃賺顛提;劍更進步,必傷人矣。」


        影片為2005年時,筆者以單劍試破學員的大槍。學員對大槍只有基本的認識,而筆者習劍已七、八年,但已能把單劍被逼到牆角;另一方面,單劍一旦能粘住槍杆(蛇行),還是有反勝的機會。

        而以劍敵短重之器,「則避其實(兵器)而擊其虛(身手),蓋大棒鐵鞭,長斧木钂,不可直當,必斜步偏身,避其重器,擊其身手,乃可必勝。」


        影片為2006年時,筆者以單劍試破羅均恆師弟的牌刀。單劍一旦被牌粘住,便會失去了機動力乃至戰鬥力。

直用劍鋒作擊刺

        刀與劍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刀主要用刃拖割,而劍主要用鋒擊刺。以劍破槍的確要用砍杆之法,但傷人一定要用劍鋒擊刺,要用最長的部位攻擊到最遠的地方;而且不要企圖直接殺傷其頭胸腹等部位,而是當一個「黠者」去「捨身取手」,攻擊對方伸得最近自己的地方,這亦正是〈古論註〉中提過的「先扎手和腳」。


Note: This series was written by master Wei Shuang Ling (韋雙翎), who has kindly permitted his works to be freely shared as long as credit is given and links to the original articles are provided. Unfortunately, his old blog went defunct and he has not reupload his articles elsewhere, so I can only link to his YouTube channel instead.

Other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include:

〈劍訣〉中的龍、虎二門 ——《手臂錄》解讀(三)

Random Quotes & Trivia

GREAT MING MILITARY © , All Rights Reserved. BLOG DESIGN BY Sadaf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