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訣〉中的「龍門」斫法 ——《手臂錄》解讀(四)

背景資料

        最近發表這系列《手臂錄》解讀的文章(請見〈劍訣〉與〈後劍訣〉今譯、將〈劍訣〉化為〈劍說〉、〈劍訣〉中的龍、虎二門 諸篇),得到一些網友支持,實在安慰。

        本來怕這些訓詁的文字太過沉悶,所以一直未曾發表;然而近年在網上看到越來越多曲解原典的文章發表,頗有劣幣驅逐良幣之勢,讓人不禁憂心從此邪說橫行,致使古書失去本來的價值。

        更有甚者,竟將明代秀才的吳修齡先生,說成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間人,其謬太過。為了破除邪說,謹將自己數年來的研究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用。

以槍破劍:「對打法」

        在網路上偶見有網友對《手臂錄》表示懷疑,指〈槍王說〉中「對打法破劍、破叉、破鏟、破雙刀、破短刀」的說法,猶如金庸小說中「獨孤九劍」般某式能破某兵器云云,實在囂張。

        事實上,所謂「破」,是指能封住對方破槍之法,以短破長本來就極難(注:勁定會從2005年起就以擬真劍來破碳纖槍,深知其中甘苦),練了十年的劍往往進不了只學三個月的槍。短兵能破槍只有幾種可能,用槍者能看穿的話,短兵便沒有機會。

        所以要談以劍破槍,必先了解破劍的「對打法」,是保持彼此距離(「對」字之意)用「大封大劈」的打法(「打」字之意),即使戳槍也只是身推送,絕不輕易扎槍。所謂「雙刀雖利,帶打必落」,就是這意思。

「手前身後現刀勢,側身左進龍門亟」

        當以右肩向敵時,持手的劍朝敵方自然垂下,便是「斜提勢」;而把劍拿後腰側,或提在胸、額前以劍鋒朝敵,皆是「左撩刀勢」。

        有了對「對打法」的認識,便知道破槍的方法,就是偏要誘使對方扎槍。所以在運用 這勢式時,須記得〈劍訣〉中有一句「二勢用手身誘之,彼取我身手出奇」,為了要讓劍能發揮斫、削槍杆的功能,必須誘敵攻擊胸、肩、腿等部位,而且要等對方扎槍才能出手。

        所謂的「側身左進龍門亟」指的就是前腳往左挪,後腳立即往前踏,偏身閃入槍的「圈內」進行攻擊。


        「現刀」為右肩向敵,即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對方槍來時,後腳(左腳)上步便是向左走,入槍身(持槍者)的右邊;「亟」是急切、快速之意,這步法是以右肩向敵,身體「斜閃」入槍身中,同時就要出手斫槍杆。

斜提勢:走左路劈槍杆

        所以在看《單刀圖說》中〈斜提勢〉時,當中寫道:

斜提勢

先立上弓勢,槍扎腳,刀提開,列身誘之。成此勢槍必深入刀,移前足于左,進後〔右〕足從上斫之。

(注:參照《單刀圖說》諸勢,步法當用「前足」與「後足」二辭。此本為「右」字,疑為「后」之誤,故暫改之為「後」字。待考。)

        其技巧就是「列身誘之」,空出右側的身體,誘使敵人扎槍攻擊;就在這當下前面的右腳往左挪,後腳立即往前踏,偏身閃開槍,同時舉劍斫向其槍杆。

左撩刀勢:走左路撩槍杆

        而〈左撩刀勢〉的技巧也是類似的,其中有寫道:

左撩刀勢

開右門,槍來,前足開左,進後足,刀自下而上。

        所謂的「開右門」,其實也就是「列身誘之」,空出右側的身體。這勢式同樣誘使敵人扎槍攻擊;就在這當下前面的右腳往左挪,後腳立即往前踏,偏身閃開槍,同時劍自下而上斫其槍杆。

後記

        虎門、蛇門及削法的說明,來日再續。


Note: This series was written by master Wei Shuang Ling (韋雙翎), who has kindly permitted his works to be freely shared as long as credit is given and links to the original articles are provided. Unfortunately, his old blog went defunct and he has not reupload his articles elsewhere, so I can only link to his YouTube channel instead.

Other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include:

〈劍訣〉中的「龍門」斫法 ——《手臂錄》解讀(四)

Random Quotes & Trivia

GREAT MING MILITARY © , All Rights Reserved. BLOG DESIGN BY Sadaf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