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訣〉與〈後劍訣〉今譯 ——《手臂錄》解讀

背景資料

        1999年,葉啟立老師以「劍」作為武學講座的主題,讓我首次聽到《手臂錄》一書之名。自此以後,我反翻閱讀這本古籍,也跑到圖書館看過線裝古本,嘗試去考據書中內容的含義。

        其實坊間有很多人,都已經對〈劍訣〉作過各種詮釋;然而我自恃在大學主修中文,古文讀寫能力也頗受系上師長認許,所以決意不假外求,要憑自己的能力去閱讀。久而久之,便寫了數篇筆記式文章,或在國術社內發表,或當作功課呈求老師,但始終未曾向外公開。

        近日,由於網友徐大寶提起〈劍訣〉這篇文章,讓我想起這些舊稿。由於原文以論文格式撰寫,枯燥乏味,所以只抽取其中譯文供大家參考。

        以下是我在2001年所試作的譯文,當時學劍才不過三年,對劍的認識仍停留在套路、對拆的層次,頗有紙上談兵之感。但就文白語譯而言,今天再看也算是差不多了。

原文:〈劍訣〉與〈後劍訣〉今譯 [韋雙翎]

譯者言

        我學劍的經歷很短,對劍法尚未能掌握,所以對於《劍訣》的解釋,只能用自己所知的寫成。有些部份比較含糊難解,因譯者本身程度不足,也許不合於作者原意,但聊作參考,希望大家仍能有所裨益。

〈劍訣〉

漁陽老人教余劍術,且曰:「此技世之久絕,君得之,慎勿輕傳于人。」余恐此技終致不傳,又顧念老人之語,故不著說而作訣焉。

【今譯】在漁陽的一位老先生,教會我用劍的方法,而且說:「這門技藝在社會上已經絕跡很久了,你學會了後,千萬不要輕易傳授給別人。」我深怕這劍技終於變成失傳,但心中又記掛著老人的說話,因此不寫文章而作成口訣。

長兵柄以木,短兵柄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今譯】(從身體到兵刃之間,)長兵器有一根木竿作連接;而短兵器則以一雙手臂作連接。所以在用長兵的時候,(因利用槓桿原理,)只靠手法就能使攻擊防禦變幻莫測;而用短兵的時候,則無論是進攻或防守,都只能靠步法的輕靈敏捷了。當步法能像狡猾的兔子一樣敏捷,身形變換能像風一般輕快時,雖然手中只是區區三尺的劍,但也足以使丈八大槍無用武之地了。

余擅梨花三十年,五十衰遲遇劍仙。

【今譯】我擅於用槍,已經三十年了,沒想到在五十歲的衰遲之年,卻遇到堪稱劍仙的劍術高手。

劍術三門左中右,右虎中蛇左曰龍:手前身後現刀勢,側身左進龍門亟;身前手後隱 刀勢,側身右進虎門易。

【今譯】在劍術之中,有分左、中、右三門,術語稱右門為虎門,中門為蛇門,左門為龍門:握劍在面前稱為「現刀勢」,其用法是側身從左邊閃進,直迫對方的龍門;藏劍在身後的是「隱刀勢」,這樣側身從右邊突入,很容易就能攻入對方的虎門了。

二勢用手身誘之,彼取我身手出奇;黠者奇正亦能識,舍身取手主擊客。我退我手進我身,左翻右躍如獅擲。

【今譯】這兩個勢式重點在手,但都是用身體作誘餌,等對方攻向我的身體時,手中的劍便能出對方意料之外反攻進去。聰明的人能看得出其中的真假虛實,便放棄身體而攻擊我的手,形勢就變成他主動來打我了。這時我雖然把手收回,但亦同時往前踏進,或翻入左邊,或躍進右邊,就像獅子滾球般靈活。

虎躍不入龍,龍翻不入虎,龍翻虎躍皆蛇行,直進當胸不可阻,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出。

【今譯】一走了右邊的虎門,便不能再轉入左邊的龍門;同樣的,走了左邊的龍門,便不能再入虎門。但無論往左還是往右,還都是像入蛇門般走中線,朝著對方胸膛直入,根本沒有阻擋的機會。「左、右、進、退、虛、實」這六個要領互相配合應用,便能千變萬化層出不窮了。

彼退我乃進,彼退有奇伏;彼進我亦進,彼進乃窮蹙。

【今譯】對方後退時,我也跟著前去,因為的對方後退,一定隱藏著出人意料的殺著;而對方進來時,那我也要進去,因為這樣能使他變得緊迫侷促,難以有所發揮了。

撲身槍尖迫使發,死裡得生坐鐵屋,嘗以我矛陷我劍,矛多虛奇劍實戰,當其決命爭首時,劍短矛長皆不見。

【今譯】不顧一切走近對方的槍尖,迫使他一定要先攻;這是致諸死地而後生,只要對手沒扎中我,我就能闖進去,他就像困在鐵牢中逃不掉了。我試過用我自己的槍法來對付劍法,槍法多用虛幻變化,出其不意;而劍法則是樸實不華,合於實戰。所以在你死我活的決鬥中,劍比較短的劣勢和槍比較長的優勢,實際上都不存在了。

自笑學兵已白頭,初識襄中三尺練。

【今譯】笑自己從少學練兵器,至今都已經成為白髮老翁了,竟然現在才剛認識到甚麼是真正的劍法啊!

〈後劍訣〉

劍器輕清,其用大與刀異。劍訣實有所隱,恐古人之心,終致淹沒,故又作後劍訣一絕微露之。

【今譯】劍這種兵器,走的是輕快清靈,而用法更是大大不同於刀法。在〈劍訣〉中其實還是有所隱藏,因害怕古人的心血終於導致失傳,所以又作了〈後劍訣〉這絕句,來顯露其中一點點。

劍術真傳不易傳,直行直用是幽元。若唯砍斫如刀法,笑殺漁陽老劍仙。

【今譯】劍術中最精要的法門,從來不會輕易傳授的。其實「直行直用」四個字,就是其中最奧妙的要領。如果你認劍法只有橫砍直劈,像用刀一樣的話,那真的會笑死漁陽那一位年老的劍術高手了!

譯後記

        按內容考,〈劍訣〉是吳殳五十歲前後所寫的,而〈後劍訣〉應為《手臂錄》編成時補寫的,約為六十八歲的事。 


Note: This series was written by master Wei Shuang Ling (韋雙翎), who has kindly permitted his works to be freely shared as long as credit is given and links to the original articles are provided. Unfortunately, his old blog went defunct and he has not reupload his articles elsewhere, so I can only link to his YouTube channel instead.

Other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include:

〈劍訣〉與〈後劍訣〉今譯 ——《手臂錄》解讀

Random Quotes & Trivia

GREAT MING MILITARY © , All Rights Reserved. BLOG DESIGN BY Sadaf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