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訣〉中的「削法」 ——《手臂錄》解讀(六)

背景資料

        本系列的文章,以透過吳修齡的《單刀法選》來解讀〈劍訣〉的隱語(詳見〈將〈劍訣〉化為〈劍說〉〉一文),當中即以斫、削二法為破槍的技巧,以進左龍、右虎二門。

        其中斫法的部份,已經在〈劍訣〉的具體技巧詮釋〈劍訣〉中的「龍門」斫法〈劍訣〉中的「虎門」斫法 中一一具體說明。

        以下,即開始具體解說削法。

削法:貼桿刨、剃而入

按《手臂錄》〈行著〉中「扑」條中,作者說:「用于手指即名削」,同條中,引程真如之言謂「撲」為:「似捲而打也。」

        〈革法〉中「捲」引程真如之言曰:「開步蹲坐而拏,直至彼前手削扎也。又曰:前捲後出,無不傷人。」

        《峨嵋槍法》〈革法一篇〉云:「石劈:沖斗之劈,槍根高起,槍尖至地。石敬巖之劈不然。有口授。削:又名剃。石劈之輕者。用於低處名撲。」

        由此可見,削法當為成「丿」或「乀」般以孤形的路徑,刨著槍桿而進的技巧。若以劉門劍法中的十字劍訣而論,吳修齡的「削」應為劍訣中的「錯」與「抹」、「反抹」的綜合;而劍訣中雖然有「削」,但在吳修齡而言則分類為「右上斫」一類了。


定膝勢:守中路,削槍杆

        前文提及,右進虎門列左身誘敵,左進龍門則列右身誘敵。然而透過《單刀圖說》來看,會發現作為左進龍門的削法「左定膝勢」,卻是成左弓箭步正身向敵的,這是甚麼原因呢?其內文中說:

左定膝勢

槍來,將身坐後成低看勢;用「寒雞點頭」手法又深來,退前足成上弓勢;極深來,然後削之;凡削後,進步用「海馬奔潮」。

        由此可見,一開始的確是以「左弓箭步正身向敵」,和前述「側身右肩向敵」不同;但在敵人的扎來時,並沒有從「左定膝勢」立即前進,反而是後退,直至成「上弓勢」,等對方的槍實扎而入時才削。真正開始發動攻勢的「上弓勢」,正是側身右肩向敵的姿勢。

        再看右定膝勢:

右定膝勢

上勢進後左,成此勢。用法與「左定膝」同。

        這削法可謂是對「對打法」作了計算的:後坐成低看勢,是看躲對方的閉劈;對方必順勢上步送槍(未發扎),再退為上弓勢;此際槍手必急於得手,再上步已慢,往往會扎槍,便是劍手削槍的時機了。 



須防槍以「寒雞點頭」而入

        章句中,我將「寒雞點頭」理解為槍手的動作,因為吳修齡晚年的著作《無隱錄》中〈役棍法〉一篇云:「雞啄粟:一挑一打,連連進步,萬無一失。長之遇短,不可輕用扎,唯用此法,會家所困。真如所謂雙刀雖利,帶打必落也。」

        正因為「定膝勢」持守固嚴,不似左右斫法般列身誘槍,對方來犯時必先開門,所以此處預設槍手「帶打」而進,比劍手「一打一揭」地退步,是較為合理的。

後記

        之後將談「蛇門」、「雞啄粟」、「海馬奔潮」、「劍短矛長皆不見」及「直行直用」等主題,敬請繼續支持。


Note: This series was written by master Wei Shuang Ling (韋雙翎), who has kindly permitted his works to be freely shared as long as credit is given and links to the original articles are provided. Unfortunately, his old blog went defunct and he has not reupload his articles elsewhere, so I can only link to his YouTube channel instead.

Other articles in this series include:

〈劍訣〉中的「削法」 ——《手臂錄》解讀(六)

Random Quotes & Trivia

GREAT MING MILITARY © , All Rights Reserved. BLOG DESIGN BY Sadaf F K.